1、改革為行政機構的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 身份上便是參公事業編, 在一些公務員編制比較 富裕的地方, 參公事業編人員調動為公務員基本沒有很大障礙。
2、改革為企業的事業單位通常是一些地市的經濟開發區, 采用編制封存。 編制封存, 是指就 是入職事業單位后, 會正常辦理編制手續, 但是會在檔案中備注封存字樣。 這樣做是為了打破事 業單位原體制中的身份界限, 實行按照崗位設置及任職條件, 以民主、 公開、 競爭、 擇優的原則, 依程序競聘上崗, 建立起 “人員能進能出、 職務能上能下、 工資能高能低” 的用人機制。
3、改革為公益一類的事業單位, 將繼續保留原有事業單位性質不變, 員工編制制度也基本保 持不變。
4、改革為公益二類的事業單位, 高校和醫院會取消事業編制, 但保留事業單位的性質, 新進 入的教師、 醫生都不再具有事業編制, 隨著以前老教師、 醫生的退休, 逐步收回編制。
1、事業單位的工資構成由基本工資、 績效工資、 津貼補貼三大部分組成。
按照事業單位改革要求, 基本工資占工資收入的比重將逐步提高。 同時, 國家還將推進事業 單位實施績效工資。
2、改革后的四類事業單位因各自職能不同, 人員薪資待遇又有以下區別:
改革為行政機構的事業單位的參公事業編人員, 在職級、 車補等待遇上與公務員基本相同。
改革為企業的事業單位, 實行的是崗位績效工資制, 人員薪酬將與業績掛鉤。
改革為公益一類、 公益二類的事業單位, 其組成人員主要是教師和醫療從業人員。 從目前的 改革成果來看, 一是教師工資收入將穩步提升。 “保證教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 的平均工資水平, 并逐步提高” 是教師工資調整的總基調。 二是醫療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將隨著 醫療體制改革步伐而進行結構性調整, 體現醫療行業特點的公益性績效薪酬制度將建立并完善。 提升固定薪酬占比, 減少 “灰色收入”, 增加 “陽光收入”, 提升基層醫務人員薪酬增長速度, 實 現激勵與約束兼顧, 穩步提高醫務人員薪酬水平。
2020 年, 人社部在人才服務專項行動中提出, 鼓勵事業單位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 協議工 資制、 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 支持鼓勵事業單位科研人員按規定兼職創新、 離崗創辦企 業。 總而言之, 事業單位改革, 并不是砸掉飯碗, 而是為了更好地挖掘人的潛能, 提升公共服務效 率。 我們有理由相信, 在政策支持下, 通過我們的努力會點石成金, 將手中的 “鐵飯碗” 變成貨真 價實的 “金飯碗”!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